“确诊胰腺癌后,不到半年就去世了。” 这样的案例在临床中并不少见。胰腺癌因恶性程度高、预后极差,被医学界称为 “癌王”。数据显示,胰腺癌患者整体 5 年生存率不足 10%,约 60% 的患者从确诊到离世仅半年左右,背后的原因值得警惕。
胰腺癌为何被称为 “癌王”呢?下面跟着上海徐浦中医医院王菊勇主任一起来了解下。
原因一:早期症状隐匿,难以及时发现
胰腺位于上腹部深处,被胃、肠道等器官包裹,早期肿瘤难以通过体表触摸发现。且胰腺癌早期症状模糊,多表现为上腹痛、腹胀、食欲不振等,与胃病极为相似,约 70% 的患者会被误诊为胃炎、胃溃疡,等到出现黄疸、剧烈腹痛等明显症状时,肿瘤往往已侵犯周围血管或发生转移,错失手术机会。
原因二:肿瘤进展迅速,转移能力极强
胰腺癌细胞恶性程度高,生长速度快,从早期到晚期的进展时间平均仅 3-6 个月。更可怕的是,它具有 “嗜神经性” 和 “嗜血性”,容易侵犯腹腔神经丛引起剧烈疼痛,还能通过血液快速转移至肝脏、肺部、骨骼等部位。临床数据显示,约 80% 的患者确诊时已发生远处转移,无法进行根治性手术。
展开剩余51%原因三:治疗手段有限,效果不理想
手术是唯一可能治愈胰腺癌的方法,但仅 15%-20% 的患者有手术机会。即使成功手术,术后复发率仍高达 70% 以上。而放化疗对胰腺癌的敏感性较低,传统化疗方案的有效率不足 30%,且副作用明显,很多患者难以耐受。
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虽为部分患者带来希望,但适用人群有限,仅约 10% 的患者能从中获益。治疗手段的匮乏,使得胰腺癌的控制难度远高于其他癌症。
原因四:对身体消耗大,并发症凶险
胰腺癌会严重破坏消化功能,导致患者短期内体重骤降、营养不良,身体快速垮掉。此外,肿瘤压迫胆总管引发的梗阻性黄疸,若不及时处理,会导致肝功能衰竭;侵犯腹腔神经丛则引发顽固性腹痛,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信心。
这些并发症相互叠加,会加速病情恶化,缩短患者生存期。
如何提高胰腺癌的预后?
早期筛查是关键。高危人群(如慢性胰腺炎患者、胰腺癌家族史者、长期吸烟者)应定期做上腹部增强 CT 或 MRI,每年检测肿瘤标志物 CA19-9,争取在早期发现病变。
虽然胰腺癌凶险,但随着医学进步,新型化疗方案、靶向药物的应用已使部分患者生存期延长。只要早发现、早干预,仍能为生命争取更多时间。
总之,胰腺癌的 “癌王” 称号源于其早期难发现、进展快、治疗难的特点。了解这些原因,重视身体发出的异常信号,才能提高早期诊断率,对抗这一凶险的癌症。
发布于:上海市银河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